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時間:2021-03-08 來源: 作者: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在浙江音樂學院的視頻發言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隨著女高音的歌唱將人們引向情感的高潮,畫面的節奏和線條更加強烈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大家好!

 

突如其來這場人類最大疫情災難,使我不得不滯留在日本而無法親自參加會議和聆聽各位專家學者的教誨。在困阻日本的幾個月中,我再次靜心精讀了三十多年來絲綢之路敦煌學術研討會論文和對絲綢之路考察的回憶,更深地感受到老一輩專家學者輝煌成就,特別是對文獻壁畫中的音樂舞蹈進行了詳盡的研究解譯和創作使我深受啟發,他們的精神深深感動和激勵了我。

 

感謝浙江音樂學院、感謝絲綢之路樂舞研究中心為我創建了這個藝術界前人未涉的跨界重大課題。

 

2017年我來到浙江音樂學院,從事絲綢之路樂舞常書鴻李承仙藝術研究和聯覺藝術音樂繪畫實踐探索。

 

感謝學校提供了如此條件:父母做夢都想不到的殿堂級工作室、近在咫尺藝術圖書館、發達的網絡技術,可以對萬里之外的遺址與藝術進行宏觀和微觀的研究。

 

現就近年在敦煌藝術和音樂繪畫的理論實踐方面一些體會向大家匯報,供大家參考,希望在今后研究和傳承發展古代藝術有所啟發,敬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藝術展廳》

2016年12月4日,在圖書館音樂博物館的《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藝術展廳》開幕,這是在國內外第一次永久展示兩位先生保護研究敦煌藝術一生以及他們的藝術作品,其中《絲綢之路飛天》和《飛天樂舞四條屏》是他們研究傳承敦煌藝術的代表作,我在參與他們創作中,深深體會到兩位先生的藝術造詣,來到浙江音樂學院后也終于溯源到幾十年前他們的飛天與音樂繪畫的關系。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書鴻李承仙展廳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絲綢之路飛天》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飛天樂舞四條屏》

飛天源自于古印度,佛教被稱為香音神,數千年來,人類出于對飛翔物的崇拜,從敘利亞,波斯、印度、西域到中原,延伸至朝鮮、日本,中國古代神話佛教和繪畫中都有羽人、飛天、天宮伎樂。他們在太空中散發花瓣,演奏樂器,體現了人類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飛天是古代畫工在嚴酷自然條件、極端艱苦生活環境和嚴謹的佛教佛畫儀軌下追求理想的藝術品,他們的心靈和感情融入了飛天飄逸的畫面中,飛天的飄帶的速度感、節奏感就是中國傳統繪畫理論里的“氣韻生動“,正如常書鴻、李承仙先生在《敦煌飛天》一文中所述:

 

飛天,是浪漫主義思想方法與創作方法相結合的產物,是古人最善良、最美麗的理想憧憬進一步的飛騰與升華,而敦煌則是飛天薈萃之地。莫高窟492個洞窟中的飛天總計4500余身。這些飛天圖像,不受造像度量經的約束,千變萬化的姿態,隨意畫在洞窟內較高的壁面和佛龕頂部、佛說法圖上方、佛故事畫等處。

 

她們配合整窟壁畫,起到裝飾美的作用,豐富了“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意境。這些藝術匠師們擺脫了傳統禮教的束縛,馳騁他們的幻想力,是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偉大的創作。在行云舒卷、流水有聲的畫面上,傾吐了千百年被壓迫、被屈辱、被歧視的敦煌古代無名畫工們發自內心的呼聲。”(引自中國旅游出版社《敦煌飛天》)

 

這是來自內心的聲音,也是在梵種和誦經聲中的聯想和表現。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隋代絲路飛天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隋代絲路飛天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唐代敦煌飛天

他們又寫道:

 

“北魏時期的飛天中第285窟滿壁風動的天空中,還穿插有身材比較苗條細長、飄帶翻卷、瀟灑的飛天,她們已粗具顧愷之”《女史箴圖》的“骨法用筆”、“氣韻生動”的流韻。南壁得眼林故事畫的上方,配置了一條6米多長、一氣呵成的12 身俊秀美麗的伎樂飛天,這是莫高窟飛天的一幅劃時代的杰作。

 

從此北魏以來帶有天竺石刻菩薩那樣壯實飛天的造型,變成晉顧愷之那種秀骨清像、體態婀娜的風姿。

 

這些飛天畫在行云流星中。云氣紋伴隨飛天,千變萬化,以至天衣與云氣達到魚水難分的地步。這12身伎樂飛天,她們演奏著琵琶、箜筷、鼓、簫、笛、笙、排簫等。

 

這些飛天,其用筆之流利婉轉,與其說是出自高手的神筆,不如說是春蠶吐絲。

 

在那12身優美的伎樂飛天中,奏箜篌的飛天正在安詳自然地揮動纖巧的雙手,彈奏出清脆悅耳的樂聲,似美玉碎裂的聲音,又像風凰的鳴叫,似帶露的荷花在低怨,又像芳香的蘭花在縱笑。

 

那手執琵琶的飛天,好像正在構思一曲新穎的“琵琶行”,用白居易的詩句去披露她胸中的構思,一定相得益彰。“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我們迷離恍惚地沉醉在不盡的聲韻中。

 

隋代飛天的飄帶曲折翻卷,加上大動作的舞姿,顯得動感較強。再配以波浪形的五彩繽紛的唐草卷葉,推波逐浪,使飛天和花草行云都在用同一個速度流轉運行。

 

有的飛天緊貼藍天,好像不是在窟壁上飛行,而是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疾飛速翔,勢如流云飛渡,花隨人舞。”

 

這完全是繪畫與聲韻的聯想。兩位先生在繪聲繪色的描述飛天舞蹈、講述繪畫時已經沉浸在敦煌神韻之中,他們不同于文獻研究學者的引經據典,是藝術家的聯想和沖動。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敦煌壁畫中的西魏飛天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敦煌壁畫中的北魏飛天

敦煌隋代石窟中天頂的蓮花花心有三只兔子向一個方向奔跑,三只兔子只繪了三只耳朵,每一只兔子借用另一只兔子的耳朵,匠師的巧妙創作如同音樂中的“多段并置結構”或者"三分性結構"。

 

唐代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御封李白的歌詩、張旭草書、裴旻劍舞為大唐“三絕”。

 

李白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意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張旭是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

 

裴旻的劍舞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狂草相提并論,其技藝非常高超。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云,高數十丈,電光霍霍,氣沖斗牛。劍舞經長期流傳,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緩慢、典雅的女性舞蹈。表演時旋轉和甩動短劍劍柄與劍體,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相成。

 

這些都是藝術的顛覆、跨界和延伸。

 

另外。與李白齊名的詩人白居易在《胡旋女》的詩句: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

弦鼓一聲雙袖舉?;匮╋h飖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

此情此景。與敦煌220窟壁畫如出一轍,是當代學者解譯敦煌古舞譜、舞蹈家創作敦煌舞的重要依據。

 

常書鴻先生的《敦煌大佛殿》,是他剛到敦煌時根據想象描繪的唐代盛會,仿佛穿越到千年前帶有音響的輝煌場景。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書鴻先生的《敦煌大佛殿》

1985年我陪同常書鴻、李承仙先生,開始了一次跨越時空的飛天之旅。在東京中國大使館主持的日本文化藝術界和歡迎會上,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說,古代來自中國無名畫工為古都奈良繪制了飛天,1300年后的今天,兩位先生又將飛天帶到了日本上空、飄落在奈良法隆寺,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故事。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來自絲綢之路的飛天——法隆寺飛天開光》(日本NHK出版)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來自絲綢之路的飛天——法隆寺飛天開光》(日本NHK出版)

我們在日本奈良考察了被稱為東洋最美飛天的法隆寺壁畫,主人特意安排了一場《蘭陵王》的專場演出,這是源自中國唐代的日本宮廷雅樂,演奏中使用的樂器完全與中國敦煌壁畫中相同。常書鴻先生打開畫本,滿懷激情的根據舞姿和音樂節奏畫了很多速寫,我當時隱隱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關聯,這種感覺一直引領我數十年來不斷探索音樂與繪畫關系。而在跟隨他們考察、研究和創作中,這些感覺不斷沁入內心,成為之后在聯覺藝術創作中不斷涌現的靈感。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書鴻、李承仙作畫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兩位先生作畫

絲綢之路敦煌的音律和舞蹈節奏等動態信息只能通過圖像文字和口口相傳流傳至今,而聯覺藝術家則是在壁畫和古代遺址的“場”感受探求其中隱含無形的信息和神韻,通過創作重生。

 

音樂與繪畫關系是從牛頓、康定斯基、恩伯格開始,是前人從未深涉的領域和未解之謎,幾十年來我從對音樂繪畫直覺開始走回敦煌,只有不斷挑戰才有新的突破和作品。

 

關于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中的敦煌元素,請由沈教授做詳盡介紹。

 

近十幾年來,我在這方面還做出一些探索: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2011年在法國尼斯的古羅馬城墻下、2013年在尼斯大劇院由法國藝術家創作了兩場《常書鴻的一生》音樂歌唱朗誦晚會,我第一次登臺在數百名盛裝的觀眾前同步完成了體現絲綢之路敦煌飛天和法國的《地中海的太陽》《和平的彩虹》音畫作品,贈送給尼斯亞洲博物館。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心經》完成作品

2013年,接到國際殘疾人大會組委會邀請,希望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世界殘聯大會與王菲演唱的《心經》同步創作一幅大型音畫作品,在幾個月苦思不得其解的一天黎明,我在敦煌聽到遠處雷音寺傳來的晨鐘聲時,眼前突然浮現出漂浮在環宇中的蓮花,小稿得到了組委會的贊揚,并與心經的音樂吟唱同步完成了巨幅作品《心經》;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2015年在伊朗與《鴻雁》的音畫同步創作贈送給甘肅省姐妹省伊朗庫布??;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在意大利米蘭昂布諾奇博物館廣場創作《錢江潮》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2016年我在意大利米蘭與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第二樂章同步創作了音畫作品《錢江潮》贈送給米蘭昂布諾修藝術博物館。

 

三年前一次偶然機會,我在學?,F代音樂會時認識了作曲指揮系的沈藺納教授,這次邂逅從此開始了音樂理論與繪畫理論的系統研究,沈老師根據我的繪畫創作風格選擇了幾位作曲家的作品開始了第一步探索,我們討論音樂構成材料,如:主題旋律、調性和聲色彩、配器音色的色彩、多聲部的層次等與繪畫的關系、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試圖尋找出每部作品與繪畫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的關聯。

 

我們分析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為劇作家易卜生詩劇《培爾·金特》的配樂,根據第一組曲中的《晨曲》——描寫摩洛哥清晨之美景的音樂進入了《晨曲》音畫的同步創作。

 

根據《培爾·金特》第四樂章《山魔王的大廳》黑暗恐怖的節奏律動、由弱至強的力度的音樂進入了《山洞魔王》音畫的同步創作。等等。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培爾·金特《晨曲》小稿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山魔王的大廳》小稿

我們從去年起將聯覺藝術實踐作為學校的研究生選修課程,這是首次在國內外藝術大學設置的新課程,兩期報名逾百人。我們帶領這些音樂專業的學生進行聯覺藝術繪畫實踐,產生了一批優秀作品。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2019年的世界環境大會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出席2019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大會

2017年,我接到聯合國環境署邀請,參加世界環境大會并為大會創作一幅體現地球環境和綠色希望的作品,沈教授選擇了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納的交響詩《我的祖國》,這是一首體現人文歷史、自然風光雄渾壯麗、高潮與平緩跌宕起伏的交響樂,我們反復推敲并做了無數次草圖和小稿,出發前在工作室進行了兩幅同步創作,之后遠赴非洲內羅畢,在聯合國大會進行第三幅創作《我們的星球——綠色希望之路》,當12分鐘的樂曲終了、巨幅作品完成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各國代表和觀眾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聯合國環境署負責人說:我們將很驕傲的接受、收藏這幅作品并懸掛在我們總部。

 

一位的聯合國官員激動的對我說:我的祖國是捷克,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震撼人心的藝術。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創作《我們的星球——綠色希望之路》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我們的星球——綠色希望之路》獲合國環境署收藏

2019年4月,我在日本聆聽了沈教授新作《下四川》音頻,這是根據甘肅省東鄉族花兒改編的,我感覺到這凄苦悠揚的音律分明是常書鴻李承仙兩位先生畢生守護敦煌的愛情和命運,我立即飛回學校,在沈老師對音樂結構解說和指導下創作了音畫《下四川》,我在創作時眼前不斷浮現出四十年前兩位先生催人淚下的故事、滑動在速寫本上的線條和飛天的色彩,畫面中心由許多飛天飄帶形成了歌詞中的紅牡丹……。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下四川》

2019年9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前,在嘉峪關長城龍林中心點與《紅旗頌》雄渾激昂的管弦樂回響中創作了音畫作品《紅旗頌》,這是我2000年創作人類最大的一平方公里的環境藝術品;

 

同時我又在敦煌莫高窟父親墓碑前完成了與喜多郎《絲綢之路》音樂的作品《絲綢之路》,因為這首音樂陪伴著我在絲綢之路和東瀛37年的藝術創作、1994年和2003年又取代告別曲送別了我的父親和母親。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紅旗頌》作品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絲綢之路》作品

最后,我想用一個小插曲作為結尾:

 

1985年8月12日下午當我們完成對法隆寺考察,全家從大阪飛回東京,在抵達東京幾小時后日本所有媒體報道了一條震驚世界的消息:當天傍晚從東京返回大阪的日航123航班飛機起飛后不久由于尾部金屬疲勞而解體失事。20年后我在東京的一個招待會上見到日本航空公司總裁,當我問起我們那年乘坐的是不是返程墜落的那架飛機,他沉默片刻,突然說:“是飛天保佑了你們”。

 

是絲路飛天和天籟之聲伴隨著我飛升和攀登藝術高峰。

常嘉煌:絲路飛天——音樂繪畫聯覺藝術創作札記

 

1985年8月12日,常書鴻、李承仙、常嘉煌在回東京前訪問國立奈良博物館,左起第二位起:奈良博物館館長、常書鴻、李承仙、常嘉煌、法隆寺高田良信執事長、淺草運行寺菅原鈞住持。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国产在线播放剧情演绎,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1页